2014年11月29日,永利集团3044官网欢迎您机电测控党支部开展了主题为“抚今追昔:从战争凶器到和平之花”的党员教育交流研讨活动,我支部党员赴老君山参观火药原料提炼基地遗址群,开展国防历史教育与交流研讨活动,进一步加强党员历史自豪感与使命感,升华党员思想修养,激励支部党员为国家科技强国事业贡献力量。
老君山拥有迄今为止中国规模最大的火药原料——硝的开采提炼基地遗址群,古代制硝工艺流程原貌和对外运输硝道保存完好,是早期与火药原料生产相关的文物富集区。火药的发明和运用是世界战争史上划时代的大事,火药兵器的出现,标志着冷兵器时代的结束,演绎着军事史上的一系列变革,使战争的面貌彻底改观。
早在唐末五代时,我国将火药用于战争的例子已星星点点见于文献,但较为简略,难以考证。公元1044年北宋初年的《武经总要》中,详细列举了当时军队中装备的许多火药兵器。当时战争中仅使用黑火药燃烧爆炸的原理制成燃烧爆炸物,尚未见到有关管形射击火器的记载。
我国古文献中首次提及的管形射击火器是《金史》中记载的“飞火枪”,即在普通长枪的枪头后部绑扎一个装有火药的筒(通常是纸制的),作战时点燃筒中的火药,喷出火来用以烧伤前来格斗的敌军,火药烧尽后则可同一般长枪一样格斗扎刺。
南宋绍兴三年(1132年),陈规守卫德安时用巨竹制造的“火枪”,是目前确知的世界上使用管形火器作战的最早实例,使用时每支火枪由两个人扛抬发射,点燃后喷射火焰烧向敌方。
公元1259年,寿春府(今安徽寿县)制造了发射“子窠”的“突火枪”,推进了管形射击火器技术的发展。此枪用大竹筒制成,内装火药,还安有“子窠”,据考证是陶制颗粒,作战时点燃火药,利用火药燃烧后产生的作用力射出“子窠”,可视为近代枪械的前身。
元代中期,这种管形火器由竹制改用金属制造,称为“火铳”。元明铜铁制火铳多有传世及出土,内蒙古蒙元文化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元大德二年”(1298年)铜火铳为迄今所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有明确纪年的铜火铳。这些火铳一般分两类,一类口径小,细长轻便,铳尾安木柄,由单人持击,发射石制或铁制的散弹;另一类口径大,粗短较重,需要安于架上发射球形弹丸的碗口铳。这两种火药兵器后来分别演变为枪和炮。
在西方,最早有关枪炮的发明纪录是1326年英国一本手抄卷上有一张火炮射出铁箭的图画,较我国管形射击火器的发明使用晚了两个多世纪。我支部党员同志们不禁心生疑惑:“为什么16世纪之前中国的科技成就如此绚丽辉煌,之后就落后挨打?为什么近代科学产生于欧洲,而不是中国?”。党员同志们就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横亘古今,感慨万千。随后,党员同志们研讨了现代国防科技的前沿技术发展趋势和一些关键技术难题。此次支部组织生活激发了党员们的历史自豪感、科技责任感、强国使命感,激励了党员们致力于国防科技发展、攻坚克难的思想追求,活动取得圆满成功。